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时间----百科时间

默认分类 十五楼的鸟儿 33911浏览 0评论

一组相关的信息,来自wikipedia,纯属普及常识...

1970年1月1日——UNIX時間的開始。

UNIX时间,或称POSIX时间是UNIX或类UNIX系统使用的时间表示方式:从协调世界时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起至现在的总秒数,不包括闰秒。
现时大部分使用UNIX的系统都是32位元的,即它们会以32位二进制数字表示时间。但是它们最多只能表示至协调世界时间2038年1月19日3时14分07秒(二进制: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在下一秒二进制数字会是1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这是负数,因此各系统会把时间误解作1901年12月13日20时45分52秒(亦有说回归到1970年)。这时可能会令软件发生问题,导致系统瘫痪。
目前解决方案是把系统由32位元转为64位元系统。在64位系统下,此时间最多可以表示到292,277,026,596年12月4日15时30分08秒。

闰秒(或称跳秒)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
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衷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一整秒。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
是否加入闰秒由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决定,在格里历的每年的6月或12月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进行跳秒或不跳秒,也就是说每年的这两个一分钟并不就是等于60秒,而是在60秒上下变化。
这一秒是被加在第二天的00:00:00前的。当决定加入正闰秒的时候,当天23:59:59的下一秒当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负闰秒的话,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
现时所有闰秒都是正闰秒。

停止闰秒的表决
全球定位系统服务界面委员会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举行的第47届会议中宣布,他们已经邮寄出停止闰秒的表决案。这项表决案的计划是[1]:
* 2008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的工作小组将递交给研究小组关于劝说停止闰秒的7A建议项目。
* 在2008年,研究小组将通过经由邮件让各会员国投票表决该议案。
* 2011年:如果70%以上的会员国同意,国际电信会议将批准该建议案。
* 2013年:如果70%以上的会员国投票废止闰秒,闰秒将停止使用,并且世界时(UTC)将成为连续的时间刻度尺。

协调世界时,又称世界标准时间,简称UTC,从英文“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法文“Temps Universel Cordonné”而来。台湾采用CNS 7648的《资料元及交换格式–资讯交换–日期及时间的表示法》(与ISO 8601类似)称之为世界统一时间。中国大陆采用ISO 8601-1988的国标《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7408)中称之为国际协调时间。
协调世界时是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

历史
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衷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闰秒。因此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之间会出现若干整数秒的差别。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负责决定何时加入闰秒。

用途
这套时间系统被应用于许多互联网和万维网的标准中,例如,网络时间协议就是协调世界时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一种方式。

在军事中,协调世界时区会使用“Z”来表示。而在航空上,所有使用的时间划一规定是协调世界时。而且Z在无线电中应读作“Zulu”(可参见北约音标字母),协调世界时也会被称为“Zulu time”。比如说飞机在香港时间下午六时正起飞,就会写成1000z,又或者读作“1000Zulu”。

日常使用
在中国大陆[1]、香港、澳门、蒙古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西澳、巴厘的本地时间比UTC快8小时,就会写作UTC+8。如果是在本地时间比UTC时间慢的地区,例如夏威夷的时间是比UTC时间慢10小时,就会写作UTC-10。

谬误
由于在冬天,伦敦、里斯本等地没有实行夏时制,本地时间跟UTC时间无差别,令不少的人误以为GMT是跟原本GMT+1地区一样,也就是把伦敦时间当作了GMT来看。

南极
依据国际南极条约,南极使用UTC,而UTC的时间就是等于GMT格林威治时间。
除了当地研究人员,所用的时间则与母国同步。
但是美国的 Admundsen-Scott Station 史考特研究站,是最多人拜访的地区,他们的冬天采用UTC+12,夏天采用UTC+13。

北极
由于北极位于北冰洋上,并非属于任何一国之领土,但是很靠近俄罗斯跟加拿大,而事实上,北极距离加拿大领土超过 770公里,早已超过一般常用的经济海域,北极属国际公海区域,依此,北极时区,亦为UTC。

注释
为了与北京时间保持一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上下班时间分别调整至中午12点和晚上9点,因此未采用地理上的实际时区。

原子时
原子时,一种通过原子钟得到的时间标准。
原子时的基本单位是原子时秒,定义为:在零磁场下,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
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把在海平面实现的原子时秒定义为国际原子时,做为国际参照时标,规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时间单位。

国际时间局
国际时间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缩写为BIH)位于法国的巴黎天文台,主要工作是收集和处理世界上各天文台对世界时和经纬度测量的结果,为世界各个国家的授时中心提供精确的世界时,主持世界各地天文台的经度联测工作,提供国际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的服务。1987年该组织撤销,其工作由国际度量衡局(BIPM)和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ERS)接管。
国际时间局的创立是在1912年决定的,随后几年企图通过国际会议来完成国际性的协调工作,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条约未能由成员国批准,因此工作未能展开。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国际时间局成为其下属的一个机构。1929年到1965年期间,国际时间局的局长就是巴黎天文台台长。
1956年到1987年期间,国际时间局一直都是天文和地球物理数据分析服务联盟(FAGS)的一部分。1970年以后,原子时己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国际时间局负责保持国际原子时和世界时的同步。1987年国际时间局撤销,协调世界时的工作由国际度量衡局承担,用天球参考系和地球自转对世界时进行校正的工作由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承担。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旧译格林尼治平均时间或格林威治标准时间;英文:Greenwich Mean Time,GMT)是指位于英国伦敦郊区的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标准时间,因为本初子午线被定义在通过那里的经线。
自1924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也就是在格林尼治上空最高点时)的时间。由于地球在它的椭圆轨道里的运动速度不均匀,这个时刻可能和实际的太阳时相差16分钟。
由于地球每天的自
转是有些不规则的,而且正在缓慢减速,因此,格林尼治时间已经不再被作为标准时间使用。现在的标准时间,是由原子钟报时的协调世界时(UTC)。
中文译名问题
Greenwich的原文念法中,“W”不发音,听起来比较接近“格林尼治”,但当初的翻译可能望文生音把Greenwich翻作“格林威治”,此翻译上的小谬误在华人世界中广为流传。[这个其实是鸟儿第一次听说...]

BPM
BP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授时台,位于陕西省,隶属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它1987年7月1日开始广播,以2.5、5、10和15兆赫的短波频率提供世界时(UT1)和协调世界时(UTC)的时号服务。

时间
时间是指宏观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的各种变化过程,其有共同性质的连续事件的度量衡的总称。

中国人的时间观
位于塔干洛的水平日晷

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时间的概念是人类认识、归纳、描述自然的结果。在中国,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轮回,《说文解字》曰:时,四时也;《管子·山权数》说:时者,所以记岁也。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时间的概念涵盖了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运动,《孟子· 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可见时是用来描述一切运动过程的统一属性的,这就是时的内涵。由于中国古代人们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是宏观的、粗犷的、慢节奏的,所以只重视了“时”的问题。后来因为研究快速的、瞬时性的对象需要,补充进了“间”的概念。于是,时间便涵盖了运动过程的连续状态和瞬时状态,其内涵得到了最后的丰富和完善,“时间”一词也就最后定型了。

物理
四维时空模拟图形

* 目前最广泛被接受关于时间的物理理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相对论中,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 狭义相对论预测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另一个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另外,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质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

* 就今天的物理理论来说时间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也没有量子特性。但一些至今还没有被证实的,试图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的理论,如量子引力理论,弦理论,M理论,预言时间是间断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论猜测普朗克时间可能是时间的最小单位。

* 根据史提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所解出广义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方程式,显示宇宙的时间是有一个起始点,由大霹雳(或称大爆炸)开始的,在此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物质与时空必须一起并存,没有物质存在,时间也无意义。

* 从人类的开始人们就知道时间是不可逆的,人出生,成长,衰老,死亡,没有反过来的。玻璃瓶掉到地上摔破,没有破瓶子从地上跳起来合整的。从经典力学的角度上来看,时间的不可逆性是无法解释的。两个粒子弹性相撞的过程顺过来反过去没有实质上的区别。时间的不可逆性只有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的观点下才可被理论地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我们可以将宇宙看成是最大的可能的封闭系统)熵只能增大,不能减小。宇宙中的熵增大后不能减小,因此时间是不可逆的。

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基本国际单位是秒。它现在以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标准。

天文学
最早研究时间的科学不是物理学,而是天文学。天文学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测量时间,从确定日的长短,四季的变化,到制定历法。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制定历法的需要是推动天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的天文学已与历法或时间测量毫无关联了,但天文学观测对时间概念的发展依然非常重要。天体发出的光到地球上被观测到需要一定的时间。离地球越远的天体发出的光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因此对宇宙越远的地方的观测也是对宇宙越古老的时间的观测。现在最被公认的宇宙学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时间与空间和宇宙内的质能一样是在140亿年前产生的。目前的天文学观测估计宇宙的扩展是没有尽头的,因此时间也应该是没有尽头的。

计时仪器
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太阳钟和机械钟两类。太阳钟是以太阳的投影和方位来计时,分别以土圭、圭表、日晷为代表。由于地球轨道偏心率以及地球倾角的影响,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是不一致的,机械钟应运而生,代表有水钟、香篆钟、沙漏。

哲学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物理的,还是心理的?对时间的感受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时间真的是不可逆的吗?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这些问题似乎都是物理或天文的问题,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无法避免对世界上最基本的一个现象——时间,做类似的考虑。 因此对时间的考虑也始终是哲学的问题。 时间是不可分的还是可分的呢?这是困扰哲学家几千年的题。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两个悖论-飞矢不动悖论和阿奇里斯(Achilles)悖论,讨论时间的可分性。

文学
在文学中,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性是一个古今中外一再提到的内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成语既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最直接的领会:日与夜,光与阴,的交汇,也体现了古人对时间不可逆性的认识以及对此的感慨。
在科幻小说中,时间旅行是一大热门题材。


转载请注明:鸟儿博客 » 时间----百科时间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